首页

北京 苏曼 女王

时间:2025-05-29 19:39:41 作者:跨越海峡 嘉台何以共赴创新发展之约? 浏览量:77709

  中新网嘉兴5月28日电(黄彦君)1600多家企业与台湾开展经贸交往,累计引进台资超100亿美元,每年有4万人次台胞前来探亲访友、观光旅游,3000多名台胞长期工作生活于此……在浙江省嘉兴市,“两岸一家亲”的情谊在商业、人文互动中愈发深厚。

  28日,以“嘉台同行·智创未来”为主题的2025浙江·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在嘉兴经开区举行,再次连接起浙台两地的深厚情谊与广阔合作空间。

5月28日,2025浙江·台湾合作周嘉兴专场活动现场。嘉兴市台办供图

  从“相遇”到“相知”,跨越海峡,嘉兴与台湾谱写了怎样的发展故事?

  这是一场久久为功的创业创新“接力赛”。

  “我们的成长有着父辈半生的积累,更有强大祖国给的底气。这几年,嘉兴经开区给企业带来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,我们定不会辜负,在这里有无限的可能。”浙江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景辉感慨道。

  时钟拨回1997年。随着台商赴大陆投资热兴起,廖景辉的父亲廖进堃前来长三角地区考察。他看好嘉兴及嘉兴经开区的区位优势,选择在此投资兴业,并前后多次增资扩产。

  “一代”靠打拼,“二代”靠创新。作为“台二代”,廖景辉看重父辈的积累及城市营商环境,视野也更加开阔。“不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,要当自己的主宰。”为摆脱牵制,他将自主创新的步子迈得更快,带领公司拿下60余项专利,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新时代台商创业的理想篇章。

  父子二人接续创新的故事,在嘉兴并非个例。眼下,当地台商“厂二代”“企二代”挑起发展大梁,站在父辈的肩上,为产业转型发展闯出一片新天地。

  产城人深度互动过程中,不乏“双向奔赴”的温情。

  “有缘千里来相会,第二个三十年,我们还是会继续前行,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。”浙江一家台资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、副总经理蔡正雄深情地说。

  走进位于嘉兴市区的嘉兴善益共好公益服务中心,一楼店铺内陈列着各式爱心企业捐赠的义卖商品;二楼的培训空间内,来自嘉职院的老师正在为就业困难人群讲授职业技能培训课。

  这是该公司牵头建设的公益项目之一。2023年9月,在该市相关部门指导下,该公司可持续发展专项基金成立,在生态环境保护、困境儿童关爱和就业帮扶三大领域积极开展公益项目。

  在蔡正雄看来,嘉兴及嘉兴经开区不仅是公司“落地生根的出发点”,更是其“携手共进的好伙伴”,“企业将继续致力于公益事业,担当社会责任,与嘉兴一道成长。”

  创新氛围、优质环境,是城市发展的制胜关键。嘉兴对台商的吸引力,更在于持续注入的“嘉”速度。

  入选浙江省首批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,获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综合排名前20强,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4800亿元人民币,实际使用外资保持浙江省第3……一张张“金名片”背后,是该市作为浙江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的底气。

  本次专场活动现场,共落实签约项目21个,总投资5.24亿美元。活动期间,该地还将举办长三角台资企业恳谈会、产业链政策专项对接分享会、“青创筑梦”两岸青年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训练营等多项子活动,推动嘉台两地各领域交流融合。

  嘉兴市委副书记、市长李军表示,嘉兴将秉持“两岸一家亲”理念,一如既往落实落细各项惠台政策,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推动嘉兴成为广大台商投资兴业、台青成就梦想的最佳目的地和最佳实践地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第一视点丨以良渚之窗 汇文明之美

霍尔果斯亿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忠娟说:“现在正是口岸出口商品车的高峰期,随着通关量的增大,我们的效益也越来越好,现在平均每天我们出口商品车100余辆。截至目前,我们今年已出口商品车4000余辆,贸易额达1.5亿美元。”

台湾青年参访国家版本馆 感知中华文脉传承

  在国外,军事其实催生了特别多的文化,比如西服就来自曾经的海军军装。中国军队有非常多的文化符号等待我们去挖掘。山东舰的领导们也希望通过一个专业团队,在维护航母严肃性的基础上,去挖掘、去二次创作、去传播这样正能量的文化。

中国商飞:C929宽体客机正开展初步设计和供应商选择

2023年,我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.91亿人。作为国家建设、民族复兴的后备军,如何补钙壮骨、固本培元?总书记明确指出,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、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。

今年前2个月广西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货值达662.4亿元

事实上,比亚迪对于研发车辆涉水通行能力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,当前仰望U8就已经能做到以最高3km/小时的速度,在水中连续通行至少30分钟。此次新专利的公布,则更多聚焦于全地形车在商用货运层面上的意义。

外资入渝打造精品民宿、度假村:“首次看到,就爱上”

主题活动高朋满座,“第八届北京文学论坛”“首届北京评论家论坛”“新文化与新时代青年写作主题论坛”等聚焦文学创作、文学出版、文学评论碰撞思想火花;《阿娜河畔》《曹禺文集》《猴子老曹》《我爱北京》等一批重磅力作在文学月期间亮相,众多名家学者为北京大型评论期刊创办献计献策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